愛心成就未來 新戲說居服:一段愛與初心的故事

開案時,精氣神十足的阿伯,有些生氣地說著:「你們做居家服務,應該都要有愛心的,我沒有什麼要求,就是希望服務員有時間的話可以幫我把排油煙機清一清;有時間的話紗門也稍微清一下,我一個人住,這樣的要求應該不過份才對……」
阿伯雖然有配戴助聽器,但還是有些重聽,因此需要放低音調、用我破破的台語好好跟他說明……
「唉唷〜爸,人家做居家服務,不是你想的那樣啦〜之前跟您說過了,你說的那些,政府都有規定不能做啦〜」坐在一旁的兒子,時不時就會站起來,用勸導的方式跟父親溝通。
「大哥〜沒關係啦!阿伯應該是不知道我們居家服務到底是什麼,所以才會這樣說,我好好跟他說明就好〜」
「哎呀〜我們之前申請過,這些規範他都知道啦!我爸厚,老是會叫服務員做這、做那,我們做子女的都有跟他說過,每個行業都有他們能服務範圍,但我爸就是講不聽」,兒子無奈的擺擺手,臉上露出抱歉的表情,看來真的有點擔心父親會嚇跑我〜
「之前申請過,那後來為什麼想換單位啊?」經驗告訴我,擔任居督先不急著說,更重要的是要先聽。
「唉〜因為我爸會嫌人家不好啊,政府給的陪伴服務、陪同外出的時間,他都會叫對方用來打掃,都跟他說過不行了,但就是講不聽!所以這次換單位我才會坐在這裡,怕你們被他嚇跑了……」
大哥這麼一說,一時之間我的心都暖起來了。
進到居家服務擔任居督工作一年半多,遇到形形色色的人,能被家屬這樣理解,而且願意這樣站出來說話,真的很難得!
簽完約,服務一陣子後,阿伯仍然會不斷教育我「做居家服務要有愛心,要願意多做一點」。
身為居督,其實我們經常會遇到長輩和家屬說這句話,因此我也很感謝說這些話的長輩,是他們促進了我去思考「長照的核心精神是什麼?」以及為什麼居督總需要花許多時間、精神進行溝通?
長輩和家屬們的期待與抗議聲,讓我必須換位思考,我曾試著去想像:
政府官員與承辦人員一定很辛苦,需要從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「長照這個社會福利政策」,因為政府有補助,所以當人們申請居家打掃時,每個小時僅需要62元,其實大家就不會想要請鐘點清潔人員了;當人們申請代購服務,每半小時僅需支付20元時,外送人員的工作機會也會被壓縮到。因此我在這份工作中,慢慢學習去看見:看似有很多限制的居家服務範圍,其實背後是有一份初衷和善良的,政策制訂者需要考量居服員專業度的培養、鐘點清潔人員的工作機會、外送人員的工作機會,甚至是護理人員的業務範圍等,如何兼顧社會福利,但又不能讓其它行業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到,真的是一門藝術!
於是,我開始能夠站在家屬的立場,理解他們眼中的不好用;也試著站在政府設計社會福利的立場,去看待夾在中間的居督!
居督這份工作時常會被夾在案主/家屬的權益、政府規範、居服員權益的中間,每個人的期待與抱怨都是我們工作的日常,我常形容自己的工作像個樞紐,並期許自己在聆聽和滿足各方期待時,還能保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初心,因為我曾經是家屬,未來也可能成為長照使用者,所以制度若能更好用,當然也是我的期待!
居督的工作需要面對不同的世代,我很感激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已經進步到「不將社工跟居服員視為愛心和志工的代表」,而是一份專業工作。當然,過程中仍需要面對家屬和長輩們將這份工作視作志願服務。
我一點也不介意多解釋一點,因為我知道居家服務正在演進中,耐心說明是促進「演進」必要的一部份,只希望更多人可以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社會福利〜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需要的地方,看見我們的責任,
愚人之友要做的是「應該做」,卻沒有人願意做的事,
邀請您和愚人之友一起協力參與、支持,
在偏遠角落需要幫助的人,讓我們一起「甘願做憨人」。
捐款網址: https://reurl.cc/KAj84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