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心成就未來 助人為快樂之本

訪視個案時,看到一位綁著馬尾、臉頰通紅、流著汗水且細心地在為個案服務的是羅燕琴居服員。她從小生長在純樸及充滿人情味的埔里鎮,在還未從事居家服務前,她的職業是幼教人員,有近十幾年的經驗,多數時需扮演著教育者的角色,課餘時也常跟小孩打鬧一起,她說:「先前教導過的孩子們,都已經成家立業了呢」,她看著小孩的成長過程,心裡覺得很開心!
有著幼教豐富的經驗,甚麼原因讓她想轉職居服員的工作呢?
燕琴姊說:「在從事幼教的那段期間,母親身體虛弱,長期臥床,雙腳無力,在洗澡時需要家人的協助,而家人常常使用錯誤的姿勢及力量,導致身體不堪負荷,有痠痛和疲累的狀況出現」。是因為這樣的原因,讓她決定報名居服員的課程,希望自己能有足夠的專業和技術來分擔家中的事物;另外,她也提及過程中也遇到公公中風而裝鼻胃管,她說:「因先前受過居服員的訓練,家人們非常信任我的專業和技術」,因此由她教導家人們如何照顧。她認為學習居家服務的課程不僅是協助家人外,也希望可以幫助到社會上每一個角落的人,因此她決定投入居家服務的行業。
在與燕琴姊接觸及聊天時,她給人的感覺是如此親近和溫暖,她不僅從事照顧服務業外,也擔任過鳳凰志工,為民服務。燕琴姊總是有著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這顆心,是我們一直很欽佩的。
一句不經意的話語,卻讓居服員印象深刻、永記心中。
燕琴姊從事居家服務有六年多的經驗,她說:「這些年服務的日子裡,多數的個案和家屬習慣用代名詞來稱居服員」,如:那個掃地的來了、那個洗澡的來了、那個洗衣服的來了。燕琴姊開始從事居家服務半年時,服務一位人瑞的長輩,某天服務時有客人到家中作客,案媳向客人說(手指著燕琴姊):「洗澡的來了,那位是幫阿嬤洗澡的」,燕琴姊一直都習慣這樣的稱呼,不以為意,後來案子糾正案媳並向客人說:「這樣的稱呼是錯的,她不是洗澡的,她是專業人員」,案子告訴大家要改正說詞並尊重專業人員,那當下令燕琴姊感動在心中。這些讓人覺得微不足道的事情,已過六年多了,但燕琴姊深刻記在心中,發現原來自己是被重視的,也感受到一句話的力量能改變許多人。
不忘初衷,保有最初的熱忱
燕琴姊是三個孩子的媽,不管是從事幼教人員或是居服員,她認為對於自己的人生歷程都有幫助,未來還是會從事居服員的工作,因為服務時看到個案有所轉變,可能僅是一個微笑,她認為這比甚麼都還重要。在未來的日子裡,燕琴姊也希望繼續進修,修習社工學分,希望在專業上有更多的幫助,也能給予個案更多的支持和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