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心成就未來 居家服務在偏鄉

即使在非常偏遠地區,當有人需要時,就有愚人之友居家服務
在政府美意的政策下,幾乎全國各地都有長照2.0相關服務。可是在南投縣仁愛鄉,在地人所謂的後山-曾經是全國最漂亮的力行產業道路上的部落,由於921地震的關係,變成全國最難走的產業道路,經常在下大雨或是颱風過後,路就坍掉,無法通車行走。所以在民國109年之前,一直沒有長照2.0的居家服務進入服務。在一次與愚人之友基金會執行長的對話,執行長說:一樣是偏鄉的信義鄉居家服務涵蓋率居幾乎是百分之百,仁愛鄉的居家服務還需要再努力與加油。於是居督就想,不管多麼偏鄉,只要部落的長輩或是失能者有需要,即使從埔里開車上去單程需要2小時,來回4小時,路況再爛,只要是政府相關的長照服務,一定要想辦法將居家服務輸送進入部落,不能只有交通方便才有居家服務,交通不便就沒有居家服務來服務在地需要的人。
於是居督聯絡在地文健站,告知愚人之友基金會希望將居家服務輸送進入力發線的部落。當地的文健站負責人,一開始也擔心居家服務會跟文健站搶奪案主,居督與文健站負責人經過溝通後,最後文健站願意接納愚人之友居家服務進入部落來提供服務,甚至邀請居督到文健站做相關居家服務的宣導活動,文健站負責人再幫忙翻譯成母語,讓部落的長輩能聽得懂,聽得更清楚。
力行產業道路的住民以泰雅族為主,分為發祥村、力行村、翠華村,細分為瑞岩、慈峰、梅村、紅香、溫泉、馬烈霸、翠巒、華岡等部落,居督當時想,若是每次下雨,道路就坍掉,服務人員的服務輸送問題就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,加上部落年紀較大的長輩,受過日本教育,通常只會說母語與日語,反倒是華語的溝通會有很大的困難,居督就想,一定要讓在地的居服員來服務在地人,這樣就不怕颱風、下大雨等天災造成的服務輸送的不便,也能讓在地的長輩覺得是由自己的晚輩來服務自己,另外還能提供在地年輕人就業機會。
從民國109年2月開始,力發線終於開始提供居家服務。文健站也發現,除了平常他們早上在照顧較健康的長輩外,部落內失能較嚴重而不能來文健站的長輩,現在都有愚人之友的居家服務在提供相關居家服務,讓他們失能的長輩能夠在居服員的照顧下,由原先沒能力整理髒亂的家裡環境,到處是會躲著蛇的資源回收的垃圾,與貓、狗的大小便的客廳與浴室,到現在整齊清潔,適合人生活的家庭環境。讓獨居失能長輩,不用再擔心三餐沒人為他煮飯,而能在冬天吃到熱呼呼的三餐。讓獨居長輩,現在有居服員陪伴在部落內散步與聊天,不用再擔心雙腳行動不便,害怕跌倒,而只能自己坐在家裡發呆了。透過居家服務,讓部落失能的長輩,再次過著有尊嚴的生活。
由於使用在地居服員服務在地長輩,過程中居督發現服務員在提供居家服務的巧思。由於部落仍有幾位90歲以上的長輩,由於語言溝通仍須使用母語和日語,居服員在陪伴服務時,怕阿嬤不清楚下次居服員來服務的時間,於是就透過與阿嬤玩遊戲,使用日文將星期一到星期五與日期一一列出,再將行事曆用日文寫上星期幾來提供哪一種服務,透過居服員與阿嬤互動來幫助阿嬤親自填寫與製作服務行事曆,讓阿嬤需動腦來思考居服員跟她說了那些事,須註明在行事曆上,透過日文的溝通讓阿嬤更清楚自己的服務是在哪幾天,可以讓阿嬤動動腦,減緩失減緩失憶的情況。
居督在此要向願意在部落擔任居服員,獻上12萬分的謝意,因為有你們的奉獻與幫忙,讓非常偏遠的部落長輩終於有居家服務的提供,讓他們能在年紀大時,甚至是獨居失能的狀態下,仍能有尊嚴的生活,讓他們外出工作的子女能更放心地讓長輩在部落,過著長輩他們想要的生活。